「白屋」是7月初高雄之旅最不期而遇的風景,美到不禁讓我說聲謝謝。
話說高雄之旅的第二天行程真是有夠隨興,只顧著下午要去台南毛鏗,
所以上午決定出發去橋頭糖廠看看,雖然熱,卻可以吃冰。
上次橋頭糖廠上新聞是因為裡面一些日式老建築大都被改造成小館子,有點可惜。
正當我想著這糖廠不過如此時,我看見「白屋」告示牌。
不只一處,循著指示前進,來到白屋的門口。
由於圍牆很矮,我一眼就看到裡頭有個大大的發呆亭。
快快喊著:「趕快花錢買門票進去,不然等一下人多就不好了!」
後來事實證明,是我想太多了。
高-雄-人…不時興這一套,真好。
整個諾大的白屋招待所園區,入園的客人不過十來位;倒是圍牆外不斷有一群又一群嬉鬧的學生玩著協力車,
盪漾屬於他們的青春。
這招待所要是在中北部,絕對比薰衣草森林還火紅。
門票才50元,可以折抵消費。
選擇性雖不多,但也可以讓我們點杯黑咖啡配個起司蛋糕,閒晃一個上午。
主體建築白屋是當初糖廠的招待所,目前雖然是展覽空間,卻也可以想像那時的風光與享受。
我的相機閃個不停。
倒是一對老夫妻氣定神閒地坐在屋後,喝他們的“上午茶”。
(後來他倆離開白屋,繼續在另一家義大利麵餐廳吃午餐,真是把時間過得甜蜜蜜的..)
園區裡有鞦韆,
可以讓你迎著風、搖盪天寬地廣。
有時飄點細雨,像是老天爺體諒港都的炎熱,施捨了一點如沐春風。
後來我們跑到榕樹下,我躺著閉眼養神。
看樹梢間的陽光碎影,聽不知何處的蟲鳴鳥叫。
這是人生,
在高雄難得撿到的知性。
謝謝你,白屋。
後來才知道,白屋的維護並不是政府官方單位的工作,而是民間一群愛好藝文的同好一起認養起來。
真是再次感謝!